先取两张粽叶,弄成三角锥的样子,里面放一半糯米,在放一块肉,然后再把糯米放满,把三角锥的粽叶合起来,用绳子扎紧就好了的最早记录是1600年前《风云记》中所写,世代相传,成为习俗。
1.春秋,作为祭祀用品,为角黎,筒粽。
2.东汉末年,碱水粽。
3.晋代,粽子正式成为端午节食物,益智粽。
4.唐代,形状各式各样。宋代,吃粽子成为了时尚,使用粽叶突破了季节局限。
5.元明,开始用芦苇叶包粽子,品种多样。
6.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取粽叶浸泡洗干净,剪去硬头,再取糯米水浸泡过夜,淘净,加酱油,把肉用醟油浸过,再用粽壳放米,加肉用绳子包紧,烧熟,杭州现在包长粽子多,老年人一般包三角粽,现在年轻人很少会包三角粽。
端午节吃粽子,是现在大多数人仅存的比较了解的一个端午习俗。最早是为了纪念屈原,慢慢的,粽子逐渐演变成一种深受大众喜欢的美食。刚踏入农历的五月,杭州一些百姓就开始浸糯米了,紧接着是洗粽叶、包粽子。
老杭州人自己裹的粽子馅料品种一般都十分传统纯正,豆沙、鲜肉、火腿、蛋黄,差不多就不会再出现其他种类的馅料。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