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土生土长的主要就是杭剧,这是杭州真正本地的戏曲形式。
杭剧,又称“武林调”、“武林班”,是杭州本土独有戏曲剧种,元代称杭州为“武林”,故称“武林调”。

它是在杭州宣卷(宣卷:宣讲宝卷的简称,始于宋元时期,是继承唐代佛教讲经说法的传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传统说唱艺术形式,其演唱的文本就是宝卷)基础上吸收当地民歌俗曲发展而成,用杭州话说白、演唱,流行于杭州及其周边地区。

民国初期,在茶馆、堂会演唱的表演方式称为“平台武林班”,这就是曲艺形式的武林调。因形式简易、通俗易懂,遍布杭州街巷及周边地区。
武林调的传统形式为多人各持乐器,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坐唱,唱词多为七字、十字句式,生、旦、净、末均用杭州话的书面语,丑角用杭州通俗方言,表现程序是先和音开场,唱开篇,再由正书人物“一引二白三唱”出场。
其艺术特色则是叙唱结合,又说又唱,一人担当多个角色,模拟形态,塑造人物,力求通俗形象,引人入胜。唱调优美动人,演员扮相亮眼,剧情节奏明快,舞美曼妙唯美。演出时,艺人把书台上用的茶壶(生机壶)、茶杯(添语杯)、手帕(没大小)和扇子(万能扇),称为“四宝”。

贺美珍、王桂凤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