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钱塘,杭州,临安。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塘。
隋王朝建立后,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塘,困避国号讳,公元621年改“钱唐”为“钱塘”。
南宋时,到了杭州鼎盛时期,1129年,升为临安府,治所在钱塘。
杭州地处钱塘江下游,浙江省省会城市,副省级城,超大型城市,占地16850平方公里,人口1220·4万人,现在的杭州日新月异,现代化的工,农,商,服引领杭州继续前行。
杭州曾用名:扬州、余杭、钱塘、杭州、临安。
分别在:周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秦朝、隋朝、南宋。
1、扬州。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
2、余杭。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3、钱塘。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
4、杭州。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直至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唐朝初期改为杭州郡,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余杭郡置杭州,为避国号讳,改钱唐县为钱塘县。
5、临安。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民国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
杭州市,简称“杭”,古称临安、钱塘,浙江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4],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153],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1][120],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2]。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