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32年(宋绍兴二年,金天会十年)正月,随着战场形势的缓和,临安城的修复,宋高宗离开绍兴府,回到临安府。对于南宋王朝究竟应定都于何处,宋廷上下为此争论不下,人们提出当时可以作为都城的地方有陕西、四川、武昌、建康、临安等地。主战派从出于收复失地考虑,大都认为上策不能定都江南,尤其不能定都临安府。
但宋高宗眼见东起淮河、西至秦岭的战线已逐渐稳定下来,而金朝在中原又立刘豫为帝,作为其统治中原的代理人,因此他对于收复失地、还都东京的打算根本没有信心,而其他诸地,陕西已为金人所占,巴蜀太远且交通不便,武昌正面受敌,两侧有隙,背无倚仗,故属意定都于富庶的江南地区。
而同属于江南的建康、临安两地,一主进取,一主苟安,如张浚所说:“东南形势里于建康,实为中兴根本,且使人主居此,北望中原,常怀愤惕,不敢暇选。偏僻在一隅,内则易生玩肆,外则不足以号召远近、系中原之心。”
然而宋高宗看法却正与此相反,他认为建康离金人锋镝太近,仅有的一天堑长江开不一定能挡住来敌,之前金兀术渡江就证明了这一点;而临安以出为,大江为屏障,襟带荆楚,背海而立,虽不利于恢复中原,但却是一个易守易退的最佳地点。同时,江南丰庶的物产,临安旖旎而柔情的佳山水,颇能使数年颠簸、千里迁徙不定的多情天子悦目赏心,尽意享受,因此来宋高宗内心已决定在临安建立起其统治,以控制半壁江山。
不过,虽然宋高宗每每以“父兄在难,吾民未抚,不欲使之陷于锋镝”,作为其“包羞忍耻,为退避之谋”的借口,但此时主战言论甚盛,大局未定,立即宣布定都临安确实有点不合时宜。既然如此,那就慢慢来,绍兴四年造祭祀天地的明堂于临安,五年又造祭祀祖宗的太庙于临安,看不懂的臣下纷纷上奏,侍御史张致远认为“创建太庙,甚失兴复大计”,殿中侍御史张绚亦说:“去年造明堂,今年立太庙,是将以临安为久居之地,不复有意中原。”
出现这种反对意见,本在宋高宗的意料之中,当然除了博得宋高宗微微一笑外,不会对天子的既定方针有任何改变。1138年(宋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南北议和,形势改观,宋高宗也就乘势将其定都临安的决定宣告于天下。宋高宗此举也向世人表明,偏安之局作为既定国策,不容有丝毫之变动。
对于宋高宗苟安江南、不思进取的作为,感到十分难以理解的宋人生发出一个自我解嘲的说法。南宋初流行着这样一个传说,说宋高宗出生前夜,其父宋徽宗梦见五代时吴越国王钱鏐前来讨回江南十数州。钱鏐在杭州建立了吴越国,至其孙钱俶为国王时,迫于宋朝的压力,将江南全境献给了宋朝。
宋朝皇帝祖籍北方,可宋高宗却天生一张“浙脸”,即其容貌、身材都似南方人,因而当时有宋高宗是吴越王钱鏐转世的传说,用以说明高宗偷安江南非关人事,实属天数。由此既为皇上开脱,也算是自我解嘲。
南宋的首都还真不是临安(杭州),其实不管南宋还是北宋法定首都都是东京。 临安只是南宋的行在、行都,也就是临时首都,地位比陪都建康(南京)高一些。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准确而言,“临安是南宋王朝的首都”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但宋高宗赵构愿意偏安一隅无意北伐,定行在于临安(今杭州)
但迫于舆论,赵构仍定建康为行都,后改为留都。表示自己的国家还有一个预备都城存在,表达收复故土的决心。
赵构并没有将临安正式的定为南宋的都城,临安的行政级别仅仅是“行在”——就是圣驾所在的地方,皇帝在哪里,哪里就称为行在。也就是说临安仅仅是朝廷临时办公的地方,正在的都城只有一个,那就是汴京,也就是东京开封府。
对,南宋从来没有正式承认临安的首都地位,只是把它当作“行在”,即天子所在的地方。
那么,南宋朝廷为何不承认临安是首都?为何要作为行在呢?
没错,南宋实际都城确实是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但是,它却不是南宋官宣的都城,南宋始终向世人宣布自己的都城还是以前的东京汴梁,而汴梁,绝大部分时间在金人或者蒙古人手里。
这种事真叫人“拍案叫绝”,就像掩耳盗铃的那个人一样,除了他自己,全世界都知道他在干什么。
南宋为什么要做这样奇葩的事情呢?
就为了欺世盗名,每一位南宋统治者或者统治阶级都在用这种方式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志向是要收复故都的,但从宋高宗赵构起,直到南宋灭亡,没有看到哪一位南宋帝王离开过临安,就更别说光复中原了。当然,除了被蒙古军撵得鸡飞狗跳的那几位亡国皇帝。
临安临安,它虽然不是赵构首创的名字,但赵构能把它从一个临安县升级为临安府,可见其中的意味深远。
我们可以理解为临时安置,也可以理解为来临即安,但不管怎么理解,它都只是一个临时的避难场所,可是这个避难场所,却成了南宋永恒的安乐窝。
就像南宋诗人林升感叹的那样: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临安,看来真是个好地方,一个养人的地方,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直到蒙古人攻入江南留给后人的也只有崖山二十万军民随皇帝跳海赴死无比悲壮的一幕。
临安属于杭州市。
临安区是杭州市辖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区,东邻余杭区,南连富阳区和桐庐县、淳安县,西接安徽省歙县,北接安吉县及安徽省绩溪县、宁国市。
临安区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区境北、西、南三面环山,形成一个东南向的马蹄形屏障。西北多崇山峻岭,深沟幽谷;东南为丘陵宽谷,地势平坦,全境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西北、西南部山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东部河谷平原海拔在50米以下;西部清凉峰海拔1787米,东部石泉海拔仅9米,东西海拔相差1770余米,为浙江省罕见
临安不属于杭州市区,在行政规划上,临安原来是临安市,后被作杭州市临安区,由一个市降成一个区,目的是增加杭州城区的范围。从杭州市中心西湖文化广场到临安去中心钱王大酒店。公交车要四个小时,自己开车走高速公路。杭千高速公路两小时。高速过路费25元。
临安区是杭州市辖区,与2017年8月11日撤市划区,其位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区,东邻余杭区,南连富阳区和桐庐县、淳安县,西接安徽省歙县,北接安吉县及安徽省绩溪县、宁国市。临安区境东西宽约100千米,南北长约50千米,总面积3118.77平方千米 ;辖5个街道13个乡镇298个行政村。区人民政府设在锦城街道。
实际上,临安之名出现得很早,在晋朝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临水县为临安县,但是此临安并非现在的杭州(古称临安府的杭州),而是杭州市临安区,2017年改区之前叫临安市(县级市),1996年之前叫临安县。
临安区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区,北接安吉县及安徽省绩溪县、宁国市,东邻杭州市余杭区,南连杭州市富阳区和桐庐县、淳安县,西接安徽省歙县,东距杭州市46公里。大家都知道,杭州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北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吴越国王钱缪纳土归宋,对宋朝统一做出了大贡献。
2017年8月11临安市正式归属杭州一个区,当天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根据国务院复函精神,浙江省政府决定撤销县级临安市,设立杭州市临安区,以原临安市的行政区域为临安区的行政区域,临安区人民政府驻锦城街道衣锦街398号。
继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富阳后,临安成为杭州的第十个区。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