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城市文化”,其实与这个城市的“城市经济”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一句话,人,得吃饱了,穿暖了,才会有除了生产之外的想法,这个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道理。
最初的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自身的生存,天天出去狩猎,根本没有功夫去想外闲篇,可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发现生产的东西越来越多,吃不完,而且农耕的出现,也让人类第一次有了安定的想法。
这之后,人们开始在狩猎,耕田之余,制作一些首饰,装饰家园,然后也开始自发的研究人类自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雷电风雨,图腾文化开始出现,再之后,就出现了祭祀,诗经等等。
城市文化,顾名思义,一个城市的社会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在经济之外的,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意识形态。
就如同我们看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举止言谈一样,然而,现在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三线,乃至四五线的小城市,由于本身城市建设不是十分完善,经济实力不够,因此,城市的文化氛围,还不是十分的明显。
相反,像北上广,天津,苏杭二州,这些一二线的城市,由于人们已经不再操心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所以,就会更加看重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这时,你就会看到,城市之光,城市之花,城市代言等等的文化名词。
所以,城市文化,需要每一个人努力的工作,才能让城市里的人们生活的更加富裕,文化底蕴更加的深厚。
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继生产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之后迎来的城市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1]
关于城市文化的定义,主要存在两种定义思路,其一是从文化的定义推理演绎,例如台湾学者张丽堂[1](1983)援用了泰勒关于文化的经典定义,将城市文化定义为人类生活于都市社会组织中,所具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一切都市社会所获得的任何能力及习惯。又如郑卫民(2005)援用了广义文化的定义,认为城市文化简单地说是人们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