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扬州。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写给在扬州的好友韩绰的。诗的标题就是《寄扬州韩绰通判》其中写道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问侯好友在这秋季月明之夜在那儿寻欢作乐呢?这里提到的二十四桥不仅是桥的名字,而是泛指那一带的秦楼楚馆场所。也有人说是有二十四座桥。我看应该是以一座桥名代指歌妓场所,虽然扬州的桥何止二十四座,唐朝以后历代古诗词中多次提到此桥,知明度很高她早已不是一座通行的桥了,有传说在这座桥上曾经有二十四个美女在吹箫弹唱,故得其名为二十四桥。有诗为证,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据考证二十四桥在瘦西湖西北一条支流上,经历千年早已变化万千,但是大的方位不会错,在当地至今仍沿用念四桥的古地名,念即为二十,念四桥就是二十四桥。现在瘦西湖景区也建了一座名为二十四桥的景观桥,既不在原地更不是原貌的假古董其实大可不必。只要在遗址立个碑就可以了。杭州在唐朝时的名声没有扬州高,而且古称临安,在南宋建都后逐渐繁华。扬州早已是全国闻名的消金窟,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两句诗说的是扬州。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杜牧在扬州为官时,和当时同在扬州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并意趣相投。这首诗当是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离扬州幕府后,回到北方中原地区遥寄韩绰的。前两句是写他在草木早凋的北方,回忆相隔迢迢的江南美好。并为下两句想像中的扬州生活场景提供唯美的背景氛围。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