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的开凿经历了3个大阶段:
①公元前5世纪,由吴国开凿的邗沟,从今扬州附近的邗沟引长江水向北流,经高邮、宝应、淮安入淮河,沟通了长江和淮河。②7世纪初,隋朝定都洛阳,605年开通济渠,把洛水东引入黄河,再从黄河引水至今河南荥阳北,经郑州、开封折向东南直到江苏清江(淮阴)与邗沟相通,长约1000多千米。后又于608年凿永济渠,从洛阳向东北,经武陟、新乡、汲县到山东临清,北上到天津、河北涿郡,全长约1000千米。610年,又从江苏镇江经丹阳直达浙江杭州,开凿了一条长约400千米的江南运河。至此,从北京绕洛阳南达杭州的京杭运河全部开挖完成,全程长2700多千米。
③元代全国政治中心移到了北京以后,为了缩短从北京到杭州绕道洛阳的航线,1283~1293年,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
京杭大运河在杭州汇入钱塘江。京杭大运河从北京通州到杭州,从杭州由北向南穿城而过。北来的运货船只在主城区通过拱宸桥、武林门后,往东南方向经三堡船闸驶入钱塘江。因此,杭州三堡船闸应该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终点。但现在京杭运河杭州段一般是指拱宸桥到武林门,因此也有将武林门当作京杭运河的最南端终点。
评论列表 (0条)